草莓已陆陆续续上市,但对于草莓品质问题一直是农户和消费者关注的重点。尤其是农户反映草莓的色泽不好、亮度不够、甜度稍差、转色不良等等问题,今天尚采农业杀虫剂小编就分析一下草莓转色不良的问题。
草莓已陆陆续续上市,但对于草莓品质问题一直是农户和消费者关注的重点。尤其是农户反映草莓的色泽不好、亮度不够、甜度稍差、转色不良等等问题,今天尚采农业杀虫剂小编就分析一下草莓转色不良的问题。
草莓出现转色不良多与环境和管理有关,环境包括温、光、水等,管理有施肥管理、药剂管理等等。
一、环境因素
1、光照、温度影响转色
草莓果实成熟时色泽一般为红色,由于品种不同,果色通常在粉红到深红间变动,差异很大,但其中的红色为均为花青甙色素。在果实膨大初期为绿色,中期变白,后期则转变为红色;只有当果实进入膨大后期时,花青甙的含量才急剧增加。
草莓着色不良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棚内温度偏低、缺乏光照。因为草莓上色主要靠花青苷色素,它的形成适宜温度为20~25℃,连续低温(尤其低于5℃)易造成青头果。光照不足同样影响花青苷色素形成。
有实验结果表明,在绿熟期及白熟期,光照对果实着色影响不大,相比之下,温度对果实着色影响更大些;但转色期的光照比温度对果实的着色影响更大。
解决措施:
(1)注意棚室保温,保证夜间温度在5℃以上,一旦气温降至5℃以下,就需要人工增施加温设备;
(2)棚膜要选择透光率强、无滴膜,定时清除棚膜上的灰尘和杂物;在保证温度的前提下,大棚帘子可以早揭晚盖,延长受光时间;可增挂反光幕,利用反射光使弱光区得到光照补充;摘除挡住部分光照的老叶,使草莓植株得到充分光照,实际生产中采用露果操作,就是从叶子下面将花序拽出,使其接受阳光照射的操作,可以让果实颜色更加浓,品质提高很多;
2、水分
水分的多少直接影响棚内湿度大小。草莓果实膨大期,湿度要保持在80%以下,因为在果实膨大期,湿度适宜更加有利于果实膨大,在采收前10~15天,减少土壤水分,适当干燥,有利于着色。湿度过大(85%以上)容易引起病害,湿度控制在60%~80%比较合适。
解决措施:
(1)膜下滴管来降低湿度;
(2)及时放风降低湿度,冬季低温和雨雪天气,选在中午进行短时间放风(放风时间控制在1小时内);
(3)晴天早揭迟盖,阴天迟揭早盖。
二、管理因素
1、施肥管理
因为氮肥过多会影响花青苷的形成,果实着色差,并且容易造成软果;磷钾硼元素不足也会引起白果;土壤酸碱度对着色影响明显,酸性土壤会引起果实着色异常。
解决措施:
(1)不可偏施氮肥,膨大期可轮施高钾水溶肥(秋翠高钾膨果肥)和钙硼肥;
(2)定植时,底肥施足有机肥,减少酸性肥料的使用,适当使用土壤调理剂,调节土壤酸碱度至6.5左右;
(3)着色期叶面喷施黄腐酸和钾、钙、钼、硼肥,促进果实转色。
2、药剂管理
很多农户为追求果实膨大和上色,过量或盲目使用激素进行膨大或转色,往往造成作物自身内源激素紊乱,影响花青苷的形成,容易造成上色不匀,还会导致畸形等问题。
解决措施:慎用激素,进行膨大和上色,尽量使用别的方式进行调节转色,如以上的环境调节和加强管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