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霉病是洋葱生长后期的主要疾病,如果条件合适,感染会迅速发生。一旦控制不好,就会严重影响洋葱的产量和质量。随着温度的升高,洋葱霜霉病将进入高发期,特此提醒广大菜农注意病害的发生和预防。
霜霉病是洋葱生长后期的主要疾病,如果条件合适,感染会迅速发生。一旦控制不好,就会严重影响洋葱的产量和质量。随着温度的升高,洋葱霜霉病将进入高发期,尚采农业杀菌剂小编特此提醒广大菜农注意病害的发生和预防。霜霉病主要破坏洋葱叶片,在疾病的早期产生苍白绿色长椭圆形病斑,湿度高时,患病部位会发霉。 后来,叶子变黄或干燥并死亡,多数病叶被病斑折断并呈倒V字形。
洋葱霜霉病病症
根据环境条件和发病时间的不同,可分为感染(系统感染)和第二感染。次感染发生在秋天的苗床或早春本用,冬季菌丝发展,翌年春季出现病斑,幼苗感染后生长不佳,叶片无光泽,叶身扭曲,春转暖后病斑扩展快,并可危害新生叶。当空气潮湿时,病斑会产生稀疏的白色或灰紫色霉菌。患病的植物继续作为疾病中心扩散并形成另一种感染。
主要危害叶部和采种株的花薹。症状表现有5种类型:
①叶片受损部位的表面覆盖着淡紫色绒状霉;
②叶部发生长卵形或椭圆形淡黄绿色病斑,表面长有白色或灰紫色的霜霉病,经雨水冲洗后,病斑变成灰白色的叶子并死亡;
③产生大小不同形状的黄色病斑,但不着生霉状物;
④椭圆形病斑周围有宽2-3毫米;稍凹陷的灰白色圈带;
⑤持续干旱在一定条件下,它显示出小的灰白色病斑。在后期,灰霉病或黑斑病等半腐生菌侵染而产生灰色或黑色霉状物。鳞茎受害后,外部鳞片变软、皱缩,有时混发软腐病。本病的特征为病斑较大、长椭圆形、黄白色,雨后病斑变为灰白色,潮湿时病斑上长出稀疏白霉,高温时长出灰紫色霉。
洋葱霜霉病病原
属鞭毛菌亚门、霜霉属、葱霜霉菌。
传播途径和条件
主要以卵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存活,秋季侵染幼苗或种株鳞茎内的菌丝体,形成系统侵染。在南部地区,由于气候温暖,病菌可以在田间存活。此后,病斑上长出胞子囊借风雨传播,自气孔侵入形成再次侵染。当遇到低温,大雨或大雾时,该病更普遍。在重茬地、地势低洼地以及大水漫灌、过度密植等条件下,发病也较重。
洋葱霜霉病防治
洋葱在秋季苗期即可发病。随着春季气温的升高,病态植物开始缓慢生长,病态植物上形成大量病原体,越冬的卵孢子开始发芽并感染土壤,成为最初的感染源。病菌通过风,雨和灌溉水传播,进入四月后,当平均温度达到15℃,最低温度不低于10℃时,如果下雨或大雾,这种疾病将开始在大范围传播,一般时间是从4月中旬到5月初为田间发病盛期。
由于洋葱霜霉病发生扩展的速度非常快,尚采农业杀菌剂小编再次提醒在防治上应做好田间发病前的喷药保护。喷雾时,可加入生物激活剂,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增强抗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