癞皮病是由根结线虫危害引起的一种生姜常见病害,症状主要表现在地下姜块及根系上。根结线虫幼虫在姜块表皮内肉质及根系活动,使生姜须根和肉质根变粗变短,肉质根产生瘤状物病害,姜母基部出现皱纹突起的瘤状物。随着姜块分枝,姜块表面形成突起瘤状物并伴有裂纹斑。
癞皮病是由根结线虫危害引起的一种生姜常见病害,症状主要表现在地下姜块及根系上。根结线虫幼虫在姜块表皮内肉质及根系活动,使生姜须根和肉质根变粗变短,肉质根产生瘤状物病害,姜母基部出现皱纹突起的瘤状物。随着姜块分枝,姜块表面形成突起瘤状物并伴有裂纹斑。
生姜根部遭受病害之后,会直接影响到营养物质和水分的输送功能。发生癞皮病初期姜苗症状并不是很明显,一般到6月上中旬会表现出生长缓慢、叶色暗绿、茎矮、分枝小等症状;8月中旬前后姜苗叶色发黄,植株高度只有正常姜苗的一半。发生癞皮病的生姜植株很少死亡,植株外观与缺水缺肥的症状十分相似,很容易被忽视,若不及时防治,最终导致生姜病株萎蔫枯萎,常造成减产20-70%。
生姜癞皮病发生特点
生姜癞皮病是根结线虫危害的外部表现症状。根结线虫以卵或其它虫态在土壤、生姜秸秆或姜块中越冬,一般情况下可存活3年之久。
根结线虫主要分布在3-15 厘米的表层土壤内,15厘米以下土壤中很少存在。气温高于40℃或低于5℃很少活动,气温达10℃以上时,卵可孵化幼虫,温度24-28℃时,25天可完成一个世代,露地栽培土壤中一年发生5-7 代。根结线虫适宜土壤湿度40-60%,适宜土壤酸碱度pH 4-8。
生姜根结线虫对土壤有选择性,沙粒粒径大、团粒结构差、透水透气、易干燥地块,根结线虫越活跃、危害越严重。
根结线虫综合防治措施
生姜地根结线虫达到一定的虫口数量就会对生姜造成危害。因此,要防控癞皮病的发生,就要采取各种防治措施,减少姜地根结线虫数量。
生姜癞皮病防治原则:种植前控制外来根结线虫进入生姜地,播种时杀灭姜种及其周围土壤中根结线虫,发病后及时药剂处理。
具体措施有:
连作多年的姜地,尽可能轮作倒茬
生姜重茬种植年数越多,姜地里累积的根结线虫数量也就越多,癞皮病发病也就越重。因此,对生姜癞皮病防治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与其他农作物进行轮作。有条件的可与禾本科作物轮作2-3年,对减少土壤中根结线虫数量效果显著。
及时清理田间病残株
下茬继续种姜的姜地,在出姜后应及时将田间生姜植株清理出田外,病残株更应该连同地下姜块清理干净。将清理的生姜植株集中堆放。病残株需要集中晒干、烧毁或深埋,减少下茬根结线虫的数量。
杜绝外来根结线虫进入姜地
选择无病害、无虫伤、肥大整齐、色泽光亮、芽口好的姜块做姜种。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或生物菌肥作底肥。农事操作时要特别注意避免农具、鞋子等清洁工作。注重每一个环节,避免将根结线虫带入道姜地内,从源头上控制外来迁入姜地根结线虫数量。
往年发病姜地采用药剂预防
摆姜前,将姜种放入1.8%阿维菌素乳油800倍液中浸泡10-15分钟,杀灭姜种所携带的根结线虫。摆姜时,亩用无线时撒施于种植沟内,提前预防大姜癞皮病的发生。生姜生长期间,揭膜后、小培土后和大培土后,每次亩用无线时水剂,提前预防癞皮病发生。
发病姜地药剂防控
生姜癞皮病在田里一旦发生,如果不及时防治,难以有效控制土壤中的根结线虫数量。
为避免病情的蔓延,田间发现病株后,对病株及病株周围2-3平方米全面药剂处理,控制病害蔓延。处理时可用无线时稀释800-1000倍液 药液灌根。
全田处理,亩用2遍无线时,冲施滴灌种植沟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