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病是高温季节常发的一类蔬菜病害,它被称为蔬菜上的癌症。病毒病与其它的真菌、细菌性病害不同,病毒病的发生是一种系统性的病害。在自然界中,一旦寄主植物被病毒侵染,那么随着寄主细胞的分裂增殖,病毒也在不断增加。
病毒病是高温季节常发的一类蔬菜病害,它被称为蔬菜上的“癌症”。病毒病与其它的真菌、细菌性病害不同,病毒病的发生是一种系统性的病害。在自然界中,一旦寄主植物被病毒侵染,那么随着寄主细胞的分裂增殖,病毒也在不断增加。足见这个病毒病有多难防治了!一旦发生病毒病,作物常常表现为花叶、小叶、蕨叶、生长点受阻、矮化不长等情况,进而出现绝产绝收,严重影响到农户的收益。
病毒病一般有四大典型症状:花叶型、黄化型、坏死性、畸形型。了解了这个能够帮助您更好地提早辨别出作物是否出现了病毒病,更好更快地进行病毒病防治!
1.花叶型:典型症状是病叶,病果出现不规则退绿,浓绿与淡绿相间的斑驳,植株生长无明显异常。然而,在严重的情况下,除了斑驳,患病的叶子和果实变形,萎缩和叶明脉,植物生长缓慢或矮小,产生小果实,很难变成红色或只是局部变成红色和刚性。
2.黄化型:病叶变黄。在严重的情况下,植株的上部叶子变黄,顶部变黄,底部变绿,植株矮小,有明显的落叶。
3.坏死型:包括顶端萎陷、斑点环死亡和条纹状坏死。顶端萎凋是指植物枝条顶端幼嫩部分的褐变和坏死,而其他部分的症状不明显;叶子和水果上会出现斑点状坏死。斑点为红棕色或深棕色,不规则,有时穿孔或发展成大的黄褐色斑点。斑点周围有一个深绿色的环,叶子很快变黄并脱落;条纹状坏死主要表现在树枝上,红棕色斑点沿树枝上下延伸。患病的部分是落叶、花朵和果实,在严重的情况下整株植物都会枯萎。
4.畸形型:表现为病叶增厚、变小或呈蕨叶状,叶表面皱缩,植株节间缩短、矮化,枝叶丝生呈丛簇状。病果呈现深绿与浅绿相间的花斑,或黄绿相间的花斑,病果畸形,果面凹凸不平。病果易脱落 。
病毒病的发病原因
1.高温干旱:在高温干旱环境下,作物普遍生长势弱,抗病性和抗逆性差,更易感染病毒病;
2.过量施用氮肥也会影响病毒性疾病的发生;
3.土壤贫瘠、板结、粘重和排水不畅不利于作物茁壮,从而导致病毒病的发生;
4.蚜虫、蓟马、烟粉虱、灰飞虱等害虫在危害农作物的同时,也能传播病毒性疾病,这是病毒性疾病传播的主要原因之一;
5.已感染病毒病病株随意丢弃;种子、幼苗、砧木、接穗、块茎等。
对于病毒性疾病的防治,要牢记一个原则: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预防和治疗病毒性疾病的四个步骤
01病毒抑制
抑制病毒的措施通常是使用一些植物病毒抑制剂。目前,农业部注册的防治病毒性疾病的农业证书有270多种,比较常用的配方比如盐酸吗啉胍、氨基寡糖素、氯溴异氰尿酸、宁南霉素、嘧肽吗啉胍等等。有田间试验资料表明:这些植物病毒抑制剂对防治烟草病毒病都有效果,但防治效果各不相同,其中以盐酸吗啉胍防治效果较好,平均防效达到79.68%,其次为嘧肽吗啉胍、宁南霉素,平均防效分别为74.40%、73.92%,氨基寡糖效果相对较差一些。
02刺激增长
病毒病后,作物容易出现生长点受阻和生长点短的情况,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进而导致矮化。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使用一些植物生长剂来促进作物的健康生长。
03缓解症状
作物中出现的花、叶和蕨类植物也是病毒病的症状。如果只有病毒被抑制,而这些症状没有缓解,农作物将很难生长良好。此外,病毒病的生长往往伴随着锌缺乏。这时,一些营养元素被添加到作物中以改善花、叶和蕨类植物的条件,这可以促进作物更好的生长和发育。
04消除传播途径
如上所述,蚜虫、蓟马、烟粉虱和灰飞虱等害虫可以在危害作物的同时传播病毒病,这也是病毒病传播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我们在控制病毒病的时候不注意这些传播病毒的昆虫,控制效果就会大大降低,就不可能预防它们。建议使用望净杀出也冲,使用琦蓟杀蓟马,烟粉虱和灰飞虱用利奇时防治效果会更好!
预防和治疗病毒性疾病的措施
1.选择抗病品种或无病毒种子
2.苗期使用一些微生物菌剂,缓苗后控制水分和温度,培育壮苗,增强抗病能力
3.加强棚前后的通风,中午高温期间用遮阳网覆盖整个棚,经常浇水等。从而尽可能避免高温和干旱环境。
4.注意田间管理:及时清除杂草和残株,设置防虫网和贴虫条,及时喷洒药物,杀灭病毒载体和传播病毒的害虫
5.合理施肥,避免过量施肥或营养缺乏
6、在病毒性疾病高发季节,病毒性疾病发病前或发病初期预防
病毒病在大量爆发时期用药。再好的药也不能彻底根治,还不如提早防治,尽可能减少病毒病的发生。此时选择一个好的产品尤为重要!建议使用望全,一种治疗病毒性疾病的特效药,来帮助庄稼长得更健康。
使用望全防治病毒病前后效果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