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芽枯病田间症状:露地、设施都有发生,主要发生在高温期番茄上,相对来说低温期发生的较少。该症状通常是在定植后20至30天发生,在第3花穗上下较多。受害部位多距离茎顶端约12~20cm处,发病初期时茎的一部分坏死并变褐色,
番茄芽枯病田间症状:
露地、设施都有发生,主要发生在高温期番茄上,相对来说低温期发生的较少。该症状通常是在定植后20至30天发生,在第3花穗上下较多。受害部位多距离茎顶端约12~20cm处,发病初期时茎的一部分坏死并变褐色, 发病7~14天后茎部异常明显,在节间出现纵沟凹陷,逐渐形成孔洞。轻微时,只形成纵沟或线形、"Y"字形缝隙;严重时,纵沟深凹成洞,并穿透茎形成中空,如“天窗”状的孔洞或裂痕,穿孔部位表皮开裂,韧皮部露出,生长点枯死不再向上生长。该症状不仅出现在主枝上,腋芽及叶病的基部也有发生。
注意:芽枯病形成的孔洞易与虫害导致的孔洞相混淆。所以,要仔细的加以识别:仔细的观察孔洞周围有没有害虫的排泄物等害虫危害的迹象。
番茄芽枯病危害:
1、番茄芽枯病一旦发生受害部位的节间就显著缩短,导致茎顶端生长受阻、生长势减弱、花穗弱,会造成严重减产;
2、严重的影响植株体的生长,植株易从发病处折断;
3、往往受害植株后期果实的生长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一般会出现果实膨大量不够(个头小)、转色不良及脐腐病等不良症状表现。
病因:
主要是番茄定植成活后,由于土壤温度过高或过低导致根系的吸收能力下降、控水过度或氮肥过多抑制了钙、硼的吸收,致使幼嫩的生长点受害所致。
番茄芽枯病防治措施:
1、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选择优良品种。
2、科学施用底肥,建议测土配方施肥。根据土壤肥力科学用肥,多用腐熟的农家肥;要特别注意避免氮肥过多,配合钙、硼等中微量元素的施用及补充。
连续种植需硼量高的作物时,可以在底肥中撒施1~2kg 的硼砂。发现有芽枯病出现时,用芸苔素加硼钙叶面肥喷施,每隔7至10天一次,连用2至3次即可矫正或者使用委控提前预防。
3、按需均衡浇水,要避免干旱后进行大水漫灌;高温期浇水过多易徒长,会导致植株体对环境的适应性及抗病能力下降。
4、利用棚室进行番茄越夏栽培时,务必使设施内温度不超过35℃。高温时间段要及时的搭遮阳网,进行遮阳、降温处理。若遇持续的高温天气,应提前及时浇水、增大浇水的面积(加强走行浇水)来降温。
5、发生裂茎时,可选择用强健的侧枝代替主枝坐果,以保障产量,减少损失。